特別是從前公司轉換到現在的環境後,我開始更清楚地意識到:一間公司的文化、制度、團隊氣氛,真的會深深影響一個人的工作方式、學習動力,甚至是對未來的想像。那些曾經以為「哪裡都差不多吧」的想法,其實在實際經歷後才發現——差異比我想像的更深、更遠。
這篇文章會先從【產品開發與專案文化】這個角度切入,分享我觀察到的差異、實際經驗中的轉變,以及這段過程中逐漸累積的反思與體會。後續我也會再整理【管理風格與人才培養】方面的內容,作為這段職涯觀察的下一篇,希望能成為職場上努力前行、或正面臨轉換的你,一點小小的參考與陪伴。
如果你還沒看過我之前的兩篇文章,也歡迎一起搭配閱讀,會更完整理解我這一路的思考與選擇:
產品開發與專案文化
1. 產品開發流程
舊公司:
為了搶市場時程,常犧牲系統架構與穩定性,專案開發過程中也常臨時變更方向,甚至整體架構說翻就翻。有時還會插入與原專案無關的任務,要你「一邊解決問題、一邊照常交付」,進度與品質雙雙承壓。
新公司:
專案啟動前會完整確認規格與需求,開發過程中不輕易變動方向,目標明確、按計畫執行,工程師能在相對穩定的節奏下推進工作。
小故事:
開發過程中,架構限制逐一浮現,最終導致專案反覆修補,設計翻新、流程重做,整體開發週期拉得更長、難以如期交付。儘管如此,我仍負責將專案完成到出國展示,直到任務告一段落才選擇離開——因為接下來,又要再一次改架構了。
2. 跨部門合作
舊公司:
合作有時會演變成爭執,會議中不是針對問題討論,而是誰吵贏就照誰的。即使最後決定了方向,氣氛也早已變質,主管之間的不合多少會影響到下屬,讓工程師之間的合作變得不那麼愉快。跨部門的問題,常常變成「互相推責」,而不是「一起解決」。
儘管如此,我還是盡量與合作工程師協調節奏,私下互相支援,心想:上面要吵就吵吧,只要不要干擾我們實際開發的進度就好。
新公司:
雖然也有磨合,但整體合作氛圍理性得多。會議中傾聽與討論是基本,不會動輒指責或推諉。即使有分歧,也能從問題本質出發,找出可以一起解決的方向,也不太會有情緒上的講話方式。
小故事:
我觀察到的現實是,久而久之,員工也跟著鬆懈了,有人上班看球賽,甚至打起了遊戲。這種「上行下效」的現象,讓人感到無奈。
當然,我並不認為研發單位應完全禁止使用手機,偶爾放鬆、查資料、發想創意,甚至處理緊急事項,都是可以理解的。但若主管自己過度使用,卻反過來要求員工嚴格自律,那觀感真的會很差。
3. 工作與進修平衡
舊公司:
開發節奏常變,工程師白天被需求追著跑,下班還要處理突發狀況,加班成了常態,連假日也得進公司。
「進度沒達成就自己加班啊」——這句話從主管口中說出來特別刺耳。若需求合理、時程規劃得當,真的有必要加班嗎?開太短被質疑,開太長又說沒必要,最後往往是犧牲員工去滿足客戶。
看似很忙,實則只是用熟悉的方法硬撐,沒有時間學新技術,也無暇整理經驗。時間被切碎,精力被掏空,想成長卻沒有條件。
最令人無力的是,加班不是為了解決根本問題,而是補救架構老舊、規劃錯誤、人力錯配的結果。每天重複解類似的 bug、處理重複的 issue,工作在推進,成長卻停滯。
而最諷刺的是,公司雖然給加班費,卻又要求每月達到「超時時數」,準時下班還可能被嫌加得不夠。這樣的制度,讓人懷疑所謂「加班」是努力還是 KPI 考核的一環?
晚上九點,辦公室燈火通明,許多同事還在「努力」。但我逐漸明白,真正的努力,不該只是延長工時,而是要有推動自己前進的空間。在那樣的環境裡,連努力的方向都容易迷失。
到了晚上七點,整層辦公室幾乎已經清空。這裡沒有人會以「加班」為榮,也沒有人期待靠延長工時來完成專案。
在專案初期,團隊會花時間進行討論,確認規格與技術方向,並與客戶端明確對齊,才正式展開開發。整體流程規劃合理,專案中途不會輕易變更方向。
資源配置清楚,讓新進同仁能快速上手、穩定推進專案。
公司也重視工作與成長的平衡。平常便安排內部技術分享與學習活動,而且是在上班時間進行,而非要求員工額外加班參與。新人也會輪流學習不同模組的功能與原理,提升全體技術水準,降低開發過程的依賴與斷點。
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,主管不只強調效率與成果,也會在專案提前完成時,主動安排聚餐、技術交流,甚至留白一兩天讓大家喘口氣、吸收新知。這樣的安排,讓人真切感受到:「進度壓力不必犧牲生活,完成工作不代表停止學習。」
主管們以身作則,強調合理工時與團隊合作。當上層不再用加班衡量責任,員工自然也不再用疲憊換取成就。這樣的文化,讓工作變得更可持續,學習與成長也得以同步推進。
小故事:
4. 發生錯誤時的處理方式
舊公司:
新人訓練缺乏系統,很多時候也只能「自己摸索看看」,出錯卻又被責備「連這都不知道」,讓人無所適從。即使是超資深工程師,也常面臨苛責──即便已盡力處理,但因開發環境與架構老舊,難免仍有疏漏,卻被批評「你都資深了怎麼還會出這種錯?」忽略了這正是整體文化與制度問題所導致的結果。
最令人無奈的是:當錯誤發生在下屬身上,常被放大檢視;但若是主管自身的案子出問題,處理就顯得低調許多。雙重標準讓團隊信任感受損。即使主管事後願意下來協助,現場氣氛與信任關係也早已悄悄改變。
新公司:
小故事:
小結與想法
當錯誤被視為改進的機會而非責任歸屬的工具,技術團隊才有空間真正優化系統、累積經驗。
一間公司的文化,會逐漸內化為成員的工作習慣與思維模式,進而形塑出整體的專業風貌與學習氛圍。而這些因素,往往才是決定技術深度與職涯高度的關鍵。
後續將分享關於【管理風格與人才培養】的觀察,補足文化面向的另一側。
世界這麼大,值得走走看看。職涯只是人生的一部分,如果一份工作讓你交出了幾乎所有的時間與精神,那真的要停下來想一想,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方式。
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段人生,不該為了公司體系而被困在原地,錯過那些本該屬於自己的風景。
![]() |
神戶港(Kobe Port) |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